除了空气污染,我们还有理由拒绝鞭炮吗?鞭炮要一直禁止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把我们带入年味的,不仅是故乡的水土、饭菜的香味、亲人的温暖,往往还有王安石所描述的隆隆爆竹声与随之弥漫开的那股硝烟味。那是我所熟悉的旧日新年…… |
古人以鞭炮声驱邪祛灾,从而形成了春节的习俗。随着落后意识的逐渐淡化,燃放爆竹已很少含有祛邪的成分,而更多是为节日增添一份欢乐的气氛罢了。
你是否赞成很多城市实行的规定,春节期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让我们来聊一聊。
1.噪声扰民
实
验
一个鞭炮到底有多响?
测一测才知道。
实验对象:鞭炮(家家福牌12冲礼炮)除夕晚上,很多家庭常用它来放“关门炮”,春节第一天,用它来放“开门炮”。
实验用具:分贝检测仪
实验过程:选择了一处安静地方,没放鞭炮时,周围的分贝为47.8。随后,点燃鞭炮。与鞭炮距离10米,鞭炮点燃时发出的声响达到102.8分贝。距离20米时,测得噪音101.1分贝。最后,测试者走到离鞭炮最近的一家居民家关上门测试声响,测得噪音98.7分贝。
数据来源:台州商报科学实验室
人们一般交谈声音大约60分贝,大声吼叫吵嚷大约80~90分贝,这就是我们一般认为的噪音范畴。100分贝大概是火车鸣笛,130分贝大约是大炮发射和飞机起飞的噪声。
一个12冲礼炮所发出的噪音就有100分贝,如果家家户户同时间燃放,其噪音还有一定叠加。
当耳朵受到超过承受能力的噪声刺激时,脆弱而敏感的耳神经就会受到伤害,造成“爆震性耳聋”。100分贝的噪声有可能让人瞬间耳膜穿孔。
还记得吗?小时候,大人都告诉我们放鞭炮时候要捂住耳朵、张开嘴巴,使鼓膜内外的气压达到平衡,从而避免耳朵损伤。
短时间暴露于噪声环境造成的暂时听力下降一般可以自行恢复。而较长时间接触噪声造成的可逆性听觉损失称为听觉疲劳。
如果听觉疲劳反复出现、恢复不全,就会最终导致不可逆的永久听力下降,耳蜗里的毛细胞坏死、神经末梢变性。我们一个耳朵的毛细胞数量仅有15500个,坏死后不可再生。这样的噪声性听力损失就是一辈子的事情了。
我记得每一年的除夕夜,全家人吃过团圆饭,一起看央视春晚,倒计时后互相说新年好,孩子们就该睡觉了。
但是12点后,窗外就会响起此起彼伏的爆竹声,我家乡这儿大概要响到3点多,人们迷迷糊糊困过觉去。早上7点左右又会大片大片响起鞭炮声。
今年,老家开始实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我第一次在除夕睡了个好觉,感觉好幸福。
2.鞭炮垃圾
现在人们多住在社区一栋栋高楼里。放鞭炮的地点常常就选在楼道口、楼下、小区路边、空旷花坛边。
鞭炮放完后地面一片狼藉,我从奶奶外婆家回家,总是在楼道里看到遍地红色碎屑。小区里、大街上,公共环境里的垃圾都是大年初一环卫工人的工作量!
2017年济南的大年初六,一天就有40吨鞭炮垃圾。2018年春节,济南第一次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大年初六,济南非禁放区的鞭炮垃圾总量只有0.9吨。从除夕到初五,大约减少了200吨鞭炮垃圾量。
再看杭州,2011年到2018年春节期间,杭州市区历年清扫的烟花爆竹垃圾量分别是210吨、205吨、145吨、225吨、90吨、30吨、18.3吨、7.55吨,呈大幅度递减趋势。今年除夕夜,杭州烟花爆竹垃圾清扫量仅1.5吨,创下历史新低。
而上海,连过4个“清新”除夕夜之后。今年除夕夜至大年初一凌晨,据上海市环卫部门统计,上海共清扫烟花爆竹1024公斤,较去年同期还降低57%,外环以内道路两侧未清扫出烟花爆竹垃圾。
许多城市都开始选择限制区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虽然红红的鞭炮很喜庆,但是我也希望大年初一早上4点半就要加班的环卫工人有个轻松的新年。
数据来源:历年各地的新闻报道
国
外
别以为外国人过节不放鞭炮!
在泰国,逢年过节或是赶上喜庆活动燃放烟花爆竹是最普遍的庆祝方式。
不过泰国人非常注重燃放的礼节,不仅讲究爆竹的种类,遵守燃放时间和地点的规定,而且还会在狂欢之后将爆竹灰打扫干净。泰国人最令人称道的一个好习惯就是在狂欢过后,主动清理掉自己留下的爆竹灰等垃圾。
在德国,只有除夕夜才能放烟火,于是,憋了整整一年的德国人都疯了!街上弥漫着烟雾,天空闪耀着火花,到处都是烟花爆竹的声响。
垃圾清理费很贵,而且一直在上涨!因此,德国政客们纷纷要求:请自己清理你们的烟花爆竹残余垃圾。
但是很多人在庆祝完除夕之后,把烟花爆竹以及包装盒、塑料袋就这样留在街道和空地上。
为了管理,德国东部莱比锡的城市清洁部门去年发布消息称:不清理自己制造的垃圾的人将会得到治安管理处罚,并被处以最高可达10万欧元的罚金。
3.安全隐患
我父亲是一位骨科医生。每到春节,他都会和我再三强调安全问题。因为春节期间骨科碰到最常见两类病人是冬天滑倒骨折的老年人和玩鞭炮把手炸伤的小孩子。
所以父亲从不带我放鞭炮。
小孩子遇到哑炮常常会再次捡起来点燃。微博上一搜,今年还有孩子被鞭炮炸伤手、炸伤脸,也有大人被炸伤。玩烟花爆竹真的是危险性不小的活动,需要小心谨慎。
爆炸伤和其他伤害是不一样的。
如果工厂机器把手指意外弄断,几个小时之内送到医院救治,很有可能医生是可以把病人的断指接上去,以后骨头能长好,肌腱、血管、肉都能长好。
但是爆炸伤常被形容成“血肉模糊”,通俗来说就是对人体组织的破坏性太大。鞭炮炸伤大约有一半的概率需要截肢,导致终身的残疾和疤痕。
我不懂鞭炮的制作工艺,不知道是否有改进的空间。但是为了安全,家长应当照顾好孩子,千万别随意让孩子燃放烟花爆竹。
4.大气污染
最后,我们还是得讨论下大气污染。
有人对雾霾深恶痛绝,认为烟花爆竹是空气污染的“元凶”,必须被禁止。不少媒体也在铺天盖地地报道烟花爆竹对空气污染的贡献。
但烟花爆竹企业也哭诉“一整年放鞭炮就春节这几天。它产生的污染量和工业污染、汽车尾气相比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让我们来算一算。
假定中国每年内销烟花的产值大概是300亿元,如果用100发30mm内径的组合烟花作为计算单位,则国内总产量大约是2亿盆。如果每发按18克药量计算,一盆组合烟花药量是1800克,2亿盆总药量为36万吨,当然这是按最大估值的结果。然而,仅2015年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就高达39.5亿吨。
每年烟花药物消耗量不足燃煤的万分之一。
所以,它们不是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元凶。
但是,不能否认,我们城镇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口集中度更高,春节期间(考虑到冬天的天气条件基础)大批量烟花爆竹的密集燃放,与短时间内的雾霾现象是有直接联系的。
上海交通大学燃烧与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上官文峰团队做过一项实验发现,仅仅3只小鞭炮产生的颗粒物,便足以让30立方米内的PM2.5浓度严重爆表。“从这个实验来看,鞭炮燃放对于局部、短时可吸入颗粒物的贡献率确实不容忽视。”
另一份数据评估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城市烟花爆竹的集中燃放会导致 ρ(PM2.5)、ρ(SO2)显著增长,出现以 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时段,呈现区域性污染特征。
2018 年春节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的烟花禁限放措施对PM2.5有明显的削峰作用。与烟花禁限放的城区相比,周边郊县 ρ(PM2.5)显著高于城区,而且城区的空气质量仍受到郊县等周边地区烟花燃放的传输影响,导致重污染天气的出现。
资料来源:胡丙鑫,段菁春,刘世杰,胡京南,张咪,康盼茹,王成. 2018年春节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烟花禁放效果评估[J]. 环境科学研究,,:1-12.
微博上大家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
讨论一下
相对于数量庞大而难以迅速解决的汽车尾气、工厂烟囱排污,我们不过是选择了一条更好走的路。通过节假日禁放鞭炮来避免冬天春节期间PM2.5数据爆表是一条捷径,直接、有效。
你是愿意选择在雾霾天的大年初一放鞭炮,一边感受年味一边吐槽大气污染?
还是愿意在清爽的大年初一跑个步,呼吸新鲜空气,享受相对安静的假期,再感叹一句春节少了点味道呢?
我愿意选择后者。
集中燃放、市民欣赏或许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另一种思路。但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商榷。而为之增加的公共成本、交通拥堵、安全隐患又会让大家有新的担忧。
一年又一年,响亮的鞭炮、璀璨的烟花,维系着中国人过年情感。如果春节真的在每年的“禁鞭令”中清冷下去,我们也接受不了。这是对我们自己文化传承的漠视。
如果大气污染少一点,空气环境的基础好一点,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回到儿时,春节里家家户户放烟花的日子?
如果每个人都适量放鞭炮,不选择半夜凌晨,负责好自己产生的垃圾,是不是就不会有因为鞭炮垃圾、鞭炮噪声带来的邻里纠纷?
我们是不是可以在公共安全、个人权益、民俗文化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我相信,以后,我会可以,而且愿意在春节点燃一簇鞭炮,感受这么多年中国人在烟花爆竹上所寄托的美好情结。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平安幸福!
END
作者:阿玖,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硕士
文中部分图片资源来自网络,如意外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环境问题观察 公众号
了解生活的真相
守护你我的地球